老兵网 >> 军事史林>> 风云驰骋>> 正文


风 云 驰 骋
━━━━━━━━━━━━━━━━━━━━━━━━━━━━━━━━━━━━━━━━━━━━━━━━━━━━━━

毛泽东决策抗美援朝出兵与撤军

尹家民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立足未稳,罪恶的战争魔爪便伸进了弱小的邻国。此刻,是保持中立隔岸观火,还是伸张正义出兵相助?共和国的领袖们被推至紧急决断的艰难境地。毛泽东在烟雾里徘徊低吟,周恩来则奔走于异国他乡,频繁的电报,彻夜的交谈,每一个步骤都被反复掂量……??

  出兵朝鲜,毛泽东终于说服了大多数同志

  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新中国刚刚长了半岁。

  1950年9月15日拂晓,美军以海陆空7万兵力在仁川登陆。朝鲜形势急转直下。

  10月1日,初升的共和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礼炮、鲜花、贺电和天空放飞的鸽子,交织成一派和平景象。然而,就在这一天,毛泽东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朝鲜外务相朴宪永带来的金日成首相的亲笔信。朴宪永一到北京,就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求援,并把金日成的信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看着信,眉头渐渐锁紧,长叹一口粗气。信的语气急迫,并透出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信中说:“毛泽东同志:?……如果敌人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应付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时间已是深夜,金日成在首相官邸紧急召见中国驻朝大使倪志亮和政务参赞、武官柴成文,提出希望中国尽快派军队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倪志亮的电报迅速发回国内,摆在了毛泽东的桌上。

  天安门广场狂欢的人群刚刚散去,施放礼花的战士还站在炮位上,一墙之隔的中南海内,颐年堂的会议厅里仍然亮着灯,毛泽东临时召集书记处成员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开紧急会议讨论对策。毛泽东的态度很明确:这件事要管;不管,美国侵略者将更猖獗,无论对朝鲜,对中国,对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但是,到了这个地步,谁都清楚,要管,就要冒风险。这个风险究竟有多大,成了议论的主要内容。

  周恩来出言谨慎,他列举了一些数字:美国一个军仅70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就有1000多门,同时还有坦克近500辆,而解放军平均一个军才有这样的大炮36门,东北边防军一个军最多也只有290门,况且还没有坦克。再加上美军拥有制空权,解放军的第一批空军最快也要到1951年2月才能有300多架飞机可以投入作战。在装备及火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条件下贸然投入对美作战,是否有利呢?

  其他几位领导人都说到,在经过了多年战争之后,人民刚刚得到和平和稳定,国家刚刚开始进入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建设时期。出兵朝鲜,对美作战,不能不考虑美国向中国宣战的严重可能性,如果在朝鲜作战不能很快取得胜利,即使仅仅形成两军相持的局面,美国必定会变本加厉地实施对中国大陆的空中打击和海上进犯,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严重破坏中国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并引起国内的政治恐慌。

  现实,使得中共中央领导内部对出兵条件的估计变得谨慎多了,顾虑也多了。除了毛泽东以外,与会者几乎都对迅速出兵感到没有太多的把握。当然,毛泽东仍旧相信,权衡利弊,出兵比不出兵好。关键是苏联能否帮助解决解放军与美军装备和火力上的差距。

  服务员从毛泽东身边的茶几上端走了满满一缸烟头。议论一直到天明,毛泽东不时长吁短叹,最后他缓缓地说了几句:“你们讲的都有道理,可是人家有困难,我们在一旁看着心里不好受呀。”

  毛泽东的逻辑虽然没有根本解除与会领导人的思想顾虑,但也没有人提出更有力的反对出兵的理由。第二天,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进一步研究和决定出兵问题。他连夜起草了两封电报,一封给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高岗,和当时负责东北边防军的第十三集团军司令员邓华,要他们命令东北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入朝作战;一封给斯大林,明确说明: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中国军队能否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有效地解决朝鲜问题,这取决于苏联援助装备的情况。

  再作商议之前,毛泽东和周恩来又作过交谈。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他们一千条道理,一万条道理,驳不倒我们的一条道理:我们和朝鲜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能在一旁看着敌人把朝鲜灭亡了。唇亡齿寒嘛,怎能见死不救呢?另外,为了我们自己的建设也要出兵。”他和周恩来最后定下一个基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0月2日下午3时左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高岗和代总长聂荣臻等,重新来到颐年堂开会。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大多数同志终于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出兵朝鲜。

  谁来挂帅?毛泽东点将由彭德怀领兵出征

  关于挂帅人选,原先考虑派粟裕,但粟裕病了,正在青岛休养。前些天他托罗瑞卿带信来,说他的病情仍很重。常委几个同志又考虑派林彪来挂帅,可林彪是不赞成出兵的。

  常委会上,林彪认为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都未就绪,如若贸然出兵,必然是引火烧身,其严重后果不堪设想。他还说:“我们过去打国民党军队还可以,现在能不能打败美军,实在没有把握。如果美军丢几个原子弹,那可够我们呛的。”毛泽东最不喜欢听这种泄气话,当即回道:“它有它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它打它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我相信我的手榴弹会战胜它的原子弹,无非是个纸老虎。”林彪又说:“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口的朝鲜,而打烂一个5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因此,我不赞成出兵,最好不出兵。如一定要出,那就采取‘出而不战’的方针,屯兵于朝鲜北部,看一看形势的发展,能不打就不打,这是上策。”

  在会上,周恩来批评了林彪:“现在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美国逼着我们非打不可。我们的目的是正义的,正义的战争最后一定会胜利。特别是现在朝鲜政府、金日成首相一再请求我们出兵援助,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呢?”当毛泽东再次希望由林彪挂帅领兵时,林彪说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毛泽东打趣地说道:“有这三怕怎么率兵打仗呢?”

  一连几天,中共中央多次举行政治局会议,反复讨论出兵和挂帅问题,争论仍然激烈。

  毛泽东说:“出兵援朝已是万分火急,我们不能再议而不决。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最合适了。”

  他的话音刚落,朱德脱口而出:“对,还是老彭靠得住噢。”

  于是常委们一致同意彭德怀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并把入朝作战的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又提议,将今天开会的情况以他的名义择要电告斯大林。另外对美国人也要先礼后兵,向他们打个招呼。会后,毛泽东又指示周恩来:“你明天想办法派一架专机,到西安接彭德怀来北京,我们常委明天做些准备工作,4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0月4日上午,一架从北京飞来的专机,降落在古都西安。中央办公厅警卫处派来的两个人,一下飞机就直奔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大楼。当他俩急速赶到彭德怀办公室时,彭德怀正在埋头审阅西北地区3年经济建设的各种计划和图表,准备不久向中央汇报。中办警卫处的同志对彭德怀说:“毛泽东主席请您立即乘飞机到北京开会。”

  彭德怀稍作迟疑,对来人说:“我总要给西北局和西北军区的领导同志打个招呼吧?”

  中办警卫处的同志十分为难:“不行啊,对谁也不能讲,要赶快去机场。”

  彭德怀马上把西北局秘书长常黎夫找来,交代他:“中央让我立刻坐飞机到北京开会,来不及作交代,大概过几天就回来了。”彭德怀脑子里还在转悠着西北的3年计划,不管开什么会,以防万一吧,他还是叫秘书张养吾带上3年规划方案和图表,与他同行。

  到京后,中央警卫处处长李树槐直接送彭德怀去中南海。得到消息的周恩来,首先迎出来与彭德怀握手。周恩来解释说:“会议下午3点就开始了,来不及等你,因为政治局会议定得很仓促,昨天就准备派飞机去接你,可是天气不好,只好推迟到今天。搞得你很紧张吧?吃过午饭没有?”

  “吃过了。”彭德怀回答着,随周恩来进入颐年堂会议厅。

  毛泽东坐在正面大沙发上,见彭德怀进来,首先同他打招呼并走过来握手,另外几个政治局委员也都站起来和他握手。彭德怀有些奇怪,大家握手的分量都很重,而且坐下后,仍有不少人望着他,冲他点头。

  毛泽东先发话:“老彭,辛苦了,你来得正好,美军已越过了三八线,金日成同志请我们出兵,现在大家正讨论这件事,你刚来,可以先听听。”因为到得晚,彭德怀只听大家说,没有表态。

  第二天上午9时左右,邓小平受毛泽东的委托,来到彭德怀的下榻处,同他交谈了约一个小时,随后两人同车去中南海毛泽东处。

  “我找你来,别的不谈,专门谈朝鲜局势。”毛泽东向彭德怀伸出手。

  因为10月4日下午的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没有发言,毛泽东不知彭德怀对出兵朝鲜是什么态度,而且常委们已决定派彭德怀挂帅,毛泽东心里没底,所以特派邓小平先了解一下,然后由毛泽东亲自与彭德怀交换意见。毛泽东说:“老彭,政治局今天下午还要继续开会,你到得晚,还没有来得及发言,可你都听到了吧,目前还有许多困难,不知你彭老总是怎么考虑的?”稍停,毛泽东心事重重地说:“我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哟!一声令下,三军出动,那就关系到数十万人的生命。打得好没有可说的。打不好,危及国内政局,甚至丢了江山,那我毛泽东对历史、对人民都没法交代哟!”

  彭德怀是个从不隐瞒自己观点的人,直言道:“昨天晚上我几乎一夜没有睡着。我以为是沙发床的关系,此福老夫享受不了,就搬到地毯上,还是睡不着。我想,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总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它既然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争个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如果美国决心同我作战,它利速决,我利长期;它利正规战,我们利对付日本那一套。我有全国政权,有苏联援助,比抗日战争时期要有利得多。为本国建设前途着想,也应该出兵。”

  但彭德怀也有所顾虑:“我们装备差得很远,如果苏联完全洗手,那战争的结局就不能预料。”

  毛泽东问道:“如果苏联援助得多一些,快一些,我们的装备改善得好一些,这场战争是不是能打?”

  彭德怀反复考虑后肯定地表示:“这不是没有可能的,问题在于这种援助能够达到什么程度,空军能掩护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可以同美国军队较量一下。”

  听了彭德怀的话,毛泽东颇为兴奋:“好哇,你有高见,看来你是百分之百地支持我的意见,下午开会的时候,请你好好谈一谈。另外,你看派谁挂帅合适?”

  彭德怀反问道:“我听说中央不是早已决定派林彪同志去吗?”

  “是啊,前些天我同恩来、少奇、朱老总几位同志商量过,决定出兵由林彪同志挂帅。林彪原是四野的司令员,对东北地区也熟悉,但林彪同志说他有病。我问了傅连日章同志,傅连日章同志告诉我,病是有一点,但不大。”

  毛泽东说着,便把话头转向彭德怀:“我和恩来、朱老总商量过,觉得这副重担还是你来挑,不知你的身体情况怎样?有什么困难呐?”

  毛泽东平静地注视着彭德怀。彭德怀的嘴角笑了,昂起头说:“主席,我这个人的脾气你是了解的,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毛泽东会心地笑了。

  10月5日下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是个拍板的会议,能来的政治局委员都来了。会上仍有人主张不出兵或晚出兵,林彪顺着毛泽东的话茬,说着自己的意思:“主席让我们摆摆我国出兵不利的情况,我很赞成。如果把美军顶住则罢,顶不住的话,把战火引到我国东北那就糟了。我看还是以加强东北边防为好,免得引火烧身……”

  轮到彭德怀发言了,他的话冲口而出,带出一种战将的肃杀之气:“我支持毛泽东同志出兵朝鲜的主张,我们跟美国打,打烂了,大不了美国打进中国来,最多也就等于中国晚解放几年就是了!如果美军摆在鸭绿江和台湾,它要发动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有了彭德怀的这几句话,毛泽东可以作结论了:“我们国内当前存在着一些困难,这是事实。但我认为今天老彭的发言一针见血,很有说服力。现在是美国人逼着我们打这一仗,犹豫退缩、担惊受怕都没有用,这些心理和情绪正是敌人所希望的。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敌人进占平壤之前,不管冒多大风险,有多大困难,必须立刻出兵朝鲜。我提议由彭德怀同志率兵入朝作战。老彭同志,你还有什么意见?”

  彭德怀站起来表示:“我还是那句老话,服从中央的决定。”

  政治局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留下彭德怀、高岗和周恩来吃晚饭。席间,高岗表示忧虑:“我们出兵,只怕斯大林不愿意。”

  毛泽东颇为警觉:“当然,斯大林这个人,对我们中国党是有成见的。他也怕苏军参战会破坏雅尔塔会议后的世界格局。但他是马克思主义者么,我们的要求符合国际主义原则。”

  彭德怀说:“最好是先做通斯大林的工作。”

  毛泽东看着周恩来,开玩笑地说:“中国党将派自己最好的外交家去游说。”

  高岗和彭德怀都连连点头,此次出使莫斯科,最好的人选当然是周恩来。

  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恩来此去,也当速决才是,战争不等人啊!”

  饭后,毛泽东对彭德怀说:“现在朝鲜情况已十分危急,我们必须马上出兵,否则将贻误战机。你和高岗同志8日先到沈阳去召开东北边防军高干会议,迅速传达中央政治局的决定,督促部队立即做好入朝准备,同时把我党中央出兵援朝的决定通知金日成。关于入朝的时间,给你10天时间怎么样?关于部队更换苏联武器装备和空军支持问题,恩来同志即刻去莫斯科与斯大林同志商谈,尽快解决。”

  彭德怀感到时间紧了些,但仍表示:“我只好一天按10天甚至20天的工作量来干了。”

  毛泽东笑了:“抗美援朝我是积极分子,你百分之百支持我,看来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

  10月18日,毛泽东主持会议,再次研究出兵朝鲜之事。会上,由刚刚回到北京的周恩来介绍了几天来同斯大林、莫洛托夫等会谈的情况。毛泽东最终决断:“现在敌人已围攻了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随后,彭德怀奉毛泽东指示,以毛泽东的名义,拟发了给十三兵团和东北军区领导的特急绝密电报,告知中央的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日入朝作战。

  何时撤军?毛泽东关注谈判的每一个细节

  志愿军入朝参战后,除了最初几个月的时间双方真正是在作战以外,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1953年7月战争结束,双方基本上是处在一个打打谈谈的状态之中。其中,谈的时间远比打的时间长。

  在侵朝战争的头一年,美国付出了8.8万人伤亡的代价,相当于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部损失的近三分之一。先前不惜把战火烧到鸭绿江的骄横的美国侵略者,开始转向谋求停战谈判。1951年5月31日,美国国务院顾问、前驻苏大使凯南非正式拜会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表示美国政府准备与中国讨论结束朝鲜战争问题,愿意恢复战前状态。

  毛泽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知道停战的时机已经到来。此时,在毛泽东的脑海里,清晰地显出两条战线:军事战线和政治战线,一个是打,一个是谈。至6月中旬,毛泽东酝酿成熟一个新的指导方针,这就是: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毛泽东提出的这个方针,使中朝军队能够在即将到来的长达两年之久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相互交错、边打边谈、又谈又打的局面下,牢牢掌握主动权。

  7月9日,停战谈判正式开始的前一天,毛泽东还在仔细审阅南日、邓华在首次会议上的发言稿。他在给李克农并告金日成、彭德怀的电报中说:“南日、邓华两个发言稿均可用。唯南日稿内称‘愿意接受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先生的提议并准备举行停战谈判’,改为‘愿意举行停战谈判’,将‘接受苏联’以下21个字删去,因为李奇微的声明在文字上并无愿意接受马立克提议的表示,如果南日这样说,可能引起对方的无谓的批评。”

  毛泽东就是这么一个生活中不拘小节而工作中又十分注重细节的人。

  为了统一停战谈判朝中代表团的领导,毛泽东在征得金日成的同意后,组成一个朝中代表团成员及李克农、乔冠华等参加的小组会议,由李克农主持。

  1951年7月10日上午10时,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来凤庄正式开始。开城,是高句丽王朝的故都,这天受到全世界的注目。谈判大厅里,东西横向放着一张长方形条桌,桌面上铺着一幅墨绿色的台布。双方谈判代表在桌子两侧相对而坐。由于刚从厮杀的战场走到谈判桌前,彼此显得有些紧张。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式的谈判,就这样开始了。

  在第一轮的谈判中,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提出3点原则建议,其中有“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这条建议触到了对方的痛处。李克农随即将会谈情况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复电李克农,明确表示:“撤兵一条必须坚持。”

  这样,撤兵问题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

  为了转移视线,“联合国军”代表在谈判的第二天,即节外生枝提出要带20名新闻摄影记者进入会议区域。这理所当然地遭到朝中方面的拒绝。“联合国军”代表以此为借口中断谈判。大概对方意识到这种小题大做的办法不妥,随即又提出在开城及其附近划出一个中立区的建议。

  毛泽东看出了对方的用意,立即提出对策。7月14日,致电李克农并金日成、彭德怀:“李奇微的通知是以划中立区为主题,来掩盖他因记者这个小问题而引起会议停顿的不妥当行动。我方为取得主动起见,决定同意他划中立区的提议,也同意他将新闻记者作为他代表团工作人员一部分的办法,以取消敌方的一切借口。”

  毛泽东还以金日成和彭德怀的名义给李奇微写了信,把对方的借口驳得干干净净,又表达出朝中方面对停战谈判的诚意,这使得朝中方面在第一个斗争回合上赢得了主动。

  7月15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恢复举行(后改到板门店)。

  根据几天来谈判的情况,以及美方态度的某些变化,毛泽东就撤军问题提出新的方针。7月23日,周恩来为毛泽东起草电报,致李克农并告金日成、彭德怀说:“在谈判过程中,我们已经很好地利用了撤兵问题,一方面表明了我们爱好和平,另一方面又揭露了敌人是不愿意促进和平事业的。”又说:“现在我们可以确定:此次停战谈判,仍应以争取从三八线上撤兵停战为中心,来实现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第一步,至于从朝鲜撤退外国军队问题,可以同意留待停战后的另一个会议去解决,而不将其列入此次会议的议程之内。关于此点,已取得金首相的同意。”停战谈判终于取得一个重要成果。

  停战谈判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一直到1953年也没有最后落槌。6月19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他的办公室同朱德和周恩来交谈。周恩来眉宇间透出忧虑:“和谈越是看来要接近成功,李承晚就越是大发牢骚怨言。南朝鲜最近反美集会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李承晚号召南朝鲜人采取单方面行动。他在最近一次集会上竟然宣称:无论在板门店发生什么情况,我们的目标仍然不变,我们永远的目标就是从南方到鸭绿江统一朝鲜,必须继续战斗直至到鸭绿江。”

  朱德也表示担忧:“顽固的李承晚不会放弃一意孤行的方针。”

  周恩来继续说:“联合国也联合不了李承晚,西方认为他难以捉摸,而且行动起来有时不计后果。”

  毛泽东对此已思索良久:“看来,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的争吵和分歧正在扩大。鉴于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在行动上有重大表示,方能配合形势,给敌方以充分压力,使类似事件不致再度发生,以便于我方掌握主动。”

  “要给李承晚点颜色看看。”朱德拍了一下沙发。

  第二天,毛泽东接到彭德怀的电报。电报中说:“根据目前情况,停战签字须推迟至月底比较有利,为加深敌人内部矛盾,拟再给李承晚伪军以打击,再消灭伪军一万五千人……”

  毛泽东立即回电:“停战协定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为宜,要看情况发展才能决定。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7月13日夜,天空浓云密布。志愿军的千余门大炮向敌军阵地轰击,突击部队在一小时内即全部突破敌前沿阵地。金城之战,歼敌5万余人。李承晚埋怨美军见死不救,双方矛盾加深。敌人要求在停火协议上签字。

  坐镇北京的毛泽东注视着板门店发生的一切。

  7月下旬的北京西山,依然和风融融。毛泽东仰靠在藤椅上,极目远山,心情怡然。周恩来来到毛泽东身边,说:“彭总报告,美国方面要求尽早实现停战,在板门店谈判中保证遵守各项停战协议条款……”

  毛泽东笑了:“美国方面愿意停火,不再打了。这样做好么!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是被逼上梁山的。如果他们停止侵略,我们一天也不愿打仗。”

  周恩来说:“他们催我们和朝鲜同志尽快签字。”

  毛泽东说:“告诉彭总,同意签字。请转告金日成同志。”毛泽东的目光再次转向窗外,深深地喝了一口茶,感慨道:“多少事,从来急。和平对人民来说,来得越快越好。”

  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终于来到了。1953年7月27日22时,朝鲜全线完全停火。这一刻,双方阵地炮声、枪声大作,然而这是为和平而鸣放。

  停战协议签字的这一天,在北京中南海的毛泽东也接到来自彭德怀的报告。他这天起得早,走出屋门,响亮地唱了京剧。警卫们都说,毛主席只有在最高兴的时候才会这样。

  但是,停战协定主要内容是双方沿三八线停战,外国军队不再向朝鲜半岛增兵,但没有规定外国军队撤军时间,美国拒绝在停战协议中规定外国军队撤军时间。这就是说,战火还有重新点燃的可能。

  1954年4月召开的日内瓦会议,第一个议程就是朝鲜问题。朝、中、苏三国代表作了巨大努力,提出“一切外国武装力量在6个月内撤出朝鲜”,但美国不同意。如毛泽东早就预料的那样:朝鲜战争在三八线停下来是反映了两大阵营势均力敌的现状。这种力量对比,在停战后的9个月中并没有发生多少变化。美国根本不准备再向前跨进一步,达成任何新的协议。一些西欧国家对解决朝鲜问题也不热心。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对周恩来说:“朝鲜那个地方没有关系,我不感兴趣,反正打不起来,问题在印度支那。”这样,会议开了3天,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说:“朝鲜问题的讨论形成敷衍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便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

  日内瓦会议长达51天,对朝鲜问题的议程一个也没解决。美国坚持不撤军,它的方案是,在大韩民国程序之内进行朝鲜大选,韩国来把持南方,中国人民志愿军要在大选后一个月之内撤离朝鲜,“联合国军”在大韩统一之后再撤出朝鲜。中国、朝鲜不能接受。不过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看得很清楚:虽然会议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再打起来的可能性是很小了。

  1954年九十月间,中国人民志愿军7个师撤出朝鲜,返回祖国。

  1957年11月,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期间,毛泽东和金日成谈到从朝鲜撤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问题。毛泽东说:“鉴于朝鲜的局势已经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可以全部撤出朝鲜了。朝鲜人民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民族内部事务。”金日成完全同意。

  1958年1月24日,毛泽东给金日成写了关于志愿军撤军的信。信中说道:“……我们建议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声明中根据朝、中方面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关于朝鲜问题的基本主张,提出以下的建议:(1)‘联合国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时撤出朝鲜;(2)由朝鲜南北双方在对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以建立和发展南北朝鲜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并且筹备全朝鲜的自由选举;(3)在外国军队完全撤出南北朝鲜以后的一定时期内,在中立国机构监督之下举行全朝鲜的自由选举……今年2月中,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国政府访问朝鲜期间,朝中两国政府可以在联合公报中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在1958年年底以前分批撤出朝鲜。在联合公报中,朝中两国政府可以声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联合国军’之前撤出朝鲜,是为了和缓紧张局势,便于朝鲜南北双方在对等的基础上协商朝鲜的和平统一。因此,‘联合国军’应该采取同样的行动……”

  1958年2月19日,中朝两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在1958年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

  同年10月26日12时10分,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的最后一列火车,回到中国边境城市丹东。

  10月29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中央其他领导人迈过怀仁堂后花园的草坪,走到志愿军代表们面前,见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和政治委员王平的第一句是“都回来了吗?”

  杨勇和王平齐声回答:“告别了英雄的朝鲜人民,我们全部回到祖国的怀抱了!”

  毛泽东向他们伸出手:“热烈欢迎你们!”

  毛泽东的脸上一直浮现着愉快的笑容。这是一个胜利者的笑容!

转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精品集萃  


战友重逢  
战友资料寻找战友

老兵红娘  
交友信息交友意向表

 
 
 


Copyright© 2000-2008 老兵网英菩兄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8519529 13371713807

京ICP备050137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