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网 >> 军事史林>> 风云驰骋>> 正文


风 云 驰 骋
━━━━━━━━━━━━━━━━━━━━━━━━━━━━━━━━━━━━━━━━━━━━━━━━━━━━━━

我与手榴弹的生死之缘
文:贵丁

  3.7秒,是手榴弹的延爆时间。确切地说,是中国军队六五式木柄手榴弹从拉火到爆炸所延续的时间。

  在我还是新兵的时候,教官温富贵就对我们讲述了这个时间概念,温教官还说,不同的时间长度能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我们中国和苏联都是4秒左右,美军最长曾延至8秒,以给投弹者留出从容的操作时间。据说二战时期日军为适应东南亚的山岳丛林作战,曾将延爆时间缩短到两秒多,彰显出急于嗜杀的本性和同归与尽的嗜好。

  比较起来,还是中国的3.7秒最为精准。因为士兵的投弹距离大多为35~40米,而3.7秒正是手榴弹落地的瞬间,对方想拣起来再扔回去已不可能,甚至连卧倒都来不及了。

  手榴弹是件凶险的兵器。凶险还来自这种近战兵器始终难以消除的自伤。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们的友邻部队在山地行军时,一位士兵携带的手榴弹弹盖松动脱落,露出弹袋的拉火环不知不觉中挂住了身边的灌木丛。在接下来的3.7秒钟内,这位18岁的士兵没能卸下手榴弹再投出去,双手及右臀部整个被炸掉,任凭再多的急救包也掩不住半个足球般凹陷的伤口,很快血尽而亡。

  很多年来我都在想,在一声轻弱的嗤响后,青烟从弹柄袅袅溢出,死神按下秒表,那位18岁的士兵在生命的最后3.7秒钟内,该是怎样的心境和表情呢?

  很多年来我都在回味温教官的一句训诫:3.7秒不是时间概念,而是生死之间的界碑,碑的一面刻着“生存”,另一面刻着“死亡”。温教官说,对我们这些天天都闻火药味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步兵来说,死神随时都拈着你的名册在碑前游荡,指不定就把你丢在碑的哪一面了。

  后来的岁月印证了温教官的训诫。3.7秒这个惊悚的数字,伴着死神,两次与我擦肩而过。

  二

  第一次是在三十年前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

  那是一个漆黑的午夜。在越南北部的热带雨林中,我们排长刘长江压低嗓门,用他的豫南口音对着每一个猫耳洞口说,“喂!停战了伙计!立马出来拾掇拾掇,天亮之前撤回国境线!”

  对能捱到战争最后一刻的士兵们来说,此时绝对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相比之下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全是屁话。

  然而行装还没收好,排长又匆匆走来,滞滞地说了几句话,大家顿时惊呆了。

  原来就在昨天日落前,为防止越军特工队夜间袭扰,排长要我们在阵地前数十米的山坳处一字排开了6枚手榴弹,手榴弹挂在灌木丛上,相互之间用细细的钢丝绊线串起拉火环,这样一来终于可以打个盹儿了。想不到仅仅过了半夜光景,美梦刚开头,恶梦就到了——

  排长说友邻部队撤退时可能要路经我们阵地前的山坳!怎么办?排长很犹豫。

  有人建议用爆破筒炸出一条通道来,但又担心响动太大会暴露撤退意图,而且还不敢保证爆破后的通道上会有残留的手榴弹。

  在排比了各种方法之后,别无选择: 怎么挂上去的,就怎么收回来。

  大家心里都清楚,白天挂上去容易,夜里再收回来可就千难万险了。

  排长看看表,离天亮还有四个来小时,派谁上去呢?

  谁上去都是九死一生。而此时离天下太平,只差一声鸡叫了。

  “我去吧”,短暂的沉寂后我这样说。

  一来我是班长,两年步兵,技术上是熟手。二来这六枚手榴弹就是昨天我和机枪手谭辉军一起挂上去的。谭辉军还要和我一起上去,我想黑灯瞎火多一人反倒多一分扰动,于是就对他说,你距离30米跟在我后边,如果我弄响了手榴弹,你务必看准炸点,从那里接着把事儿做下去。

  对其他士兵我什么都没说。我相信在机枪手的后面还会跟进着班里的其他士兵,黑夜中爆起的每一团火光都可能掠走他们中的一条生命,但我想他们会一直把事情做完。三十年前的中国人还不象现在这样把生命个体看得比天大,他们中的多数人会为一些在晚辈们看来“不值得”的事情而投入全部身心,甚至会从容赴死。

  事隔近三十年,我还清晰记得我的七位士兵:

  火箭筒手李习文,湖北郧县人,胖子,憨实而倔强的农民后代。

  副火箭筒手黄义明,湖北黄陂人,高大而善感,公社干部子弟。

  步枪手隈广飞,河南潢川人,多才多艺,下乡知青。

  步枪手刘俱武,河南固始人,瘦小呐言,埋头苦干,农家子弟。

  步枪手刘义学,河南夏邑农家后代,表面上油嘴滑舌,其实相当忠厚善良。

  机枪手潭辉军,四川绵阳人,健壮敏捷,军事技术极佳,继任班长。

  副机枪手石玉荣,湖北黄冈人,不管炮火多猛照样呼呼睡觉,常夸耀本人是林彪的老乡。

  三

  主意已定,老兵们开始帮我打理行装。

  裤脚和袖口都用细绳扎紧,上衣的下摆束进裤腰。因为身后有足够的火力掩护,所以我卸掉所有作战装具,只带一个空挎包,六只弹柄盖,一把手电筒。为防止灯光引来敌方的炮火,电筒上还蒙了两层布。原本还想带把剪刀,问遍全排,没有。

  准备就绪,我回头望望夜暗中那一双双圆睁的眼睛,默默卧倒,蜥蜴般地去了。

  约半个小时后,终于在萤火虫般的灯光下找到了最右侧的第一枚手榴弹。按事先估算,一旦触发手榴弹,我要在3.7秒钟内以最快的速度跃出数米迅速卧倒。至于爆炸的后果,受伤难免,死不死,那就得看造化了。

  稍事喘息,我开始按默诵的程序做第一个动作:小心翼翼从拉火环上分离掉钢丝绊线,放在嘴里咬牙衔紧。然后把拉火环缓缓送回弹柄内,扣上弹盖并拧紧,最后摘下弹体,收入挎包。 挺好!第一战役旗开得胜。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指尖捏着钢丝绊线,虫子般地蠕动到丈余远的第二枚手榴弹弹前。这个移动的过程最为凶险,绊线稍一拉紧,后果不敢去想;手指捏松了又担心绊线脱手,消失在夜暗中再也找不回来。似乎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了此时的移动中,灌木的尖刺扎在身上毫无痛感,远处隆隆的炮声听而不闻,整个世界都不存在了,宇宙间只剩下指尖上这根0.3毫米粗的墨绿色的钢丝绊线了。

  六枚手榴弹犹如六尊死神。当我快要匍匐到最后一尊死神的脚下时,手电筒终于彻底不亮了……

  摸到并拆下最后一枚手榴弹,用去了比前五枚加在一起还要长的时间。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时间,黑暗的如同凝固的墨汁,使你感觉不到时间和生命的存在,却把人的定力和触觉发掘到极致。三十年来我对当时情景的最深邃和最浅表的记忆,都是这挥之不去的黑暗,三十年来我对人有第三只眼睛和第六感官的说法深信不疑。

  夜暗中,我拖6尊被俘获的死神爬回猫耳洞前,在战友们的围拢中仰面朝天放平自己,极度舒展四肢,大口大口畅快呼吸,出窍的灵魂渐渐回归躯体,重返人间的感觉妙不可言。

  四

  几年之后,西南边境熄火,国家无战事。我升任步兵连长。

  中国的步兵连队每年都要过一次“鬼门关”,那就是一年一次的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和平时期部队伤亡的相当比例出自这一“鬼门关”,而且伤亡者多为军官。这是因为士兵投弹时,连排长们要在其侧后发令和护佑,一旦出现意外即挺身救助,由此便发生些悲壮的事情。在步兵营的澡塘里洗澡,冷不丁就会从哪位赤裸的军汉身上看到一处狰狞的疤痕,那大多是手榴弹的“作品”。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连投一次手榴弹都算得上过“鬼门关”,中国军队是不是娇嫩了点儿?影视作品中的演习场面炮火连天,官兵们一脸烟尘地穿跃其中,该怎么解释呢?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百姓不信。

  真正的演习远不是那回事儿。演习中对各类实弹的发射和投掷,都要经过事先的精心策算和标定,一个团级规模的实兵实装实弹演习,方案文书摞在一起厚过辞海,实地勘测的时间也大大长于演习本身,至今还没有那个国家的军队敢脱离原案做真正意义上的对抗性的实弹演练。这是题外话,咱还说手榴弹。

  现代化的手榴弹早已告别一硝二磺三木炭甚至是梯恩梯,弹内的高爆装药使之爆炸时几乎没有烟火,紫白色的爆心犹如闪电,炸声清脆而短促,弹片飞掠时发出古筝断弦般的糁人的啸叫,令人毛骨悚然。飞掠的弹片扭曲散碎且高速旋转,打入人体后连贯穿带切割,造成的疤痕极不养眼。

  我当新兵时老爱偷看副连长陈德瑞脸上那只怪异的假眼,不久便招来一声喝斥:“看啥子么!格老子没挨过手榴弹吗!”

  排长刘长江在一次实弹投掷中为救助一位新兵,被弹片击中眉心,黄豆大的一粒弹片竟把一米八几的汉子仰面打翻。我上前为他掩住伤口,血从五指间溢满手背,竟是乍骨的凉。

  战友陈伟在边境作战中曾被弹片击穿臂膀,问起当时的感觉,他说不觉得疼,倒是很烫,就象提壶开水往伤口里灌一样。

  我曾经参与处理一位烈士的善后工作。事情同样发生在投弹场上,同样是用一条年轻的生命换取了另一条更年轻的生命。追悼会上,官兵肃立,洁白的被单下安睡着某红军团中校副团长。事后我想,许多烈士无须拔高便是英雄,只是缺少一架妙笔生花的梯子,而且是“事迹”还是“事故”不好说得清,所以无缘登上英雄的高台。

  陈伟退伍时,只带走了一块二等功勋章,而对另一份伤残证书则千方百计推脱掉。问他为什么,他小声对我说,为了吃饭。

  五

  中国的步兵连每年要过三次年,一次是春节,一次是演习或拉练结束后,还有一次,就是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手榴弹实投。通常都要杀头猪,并且喝一点酒。

  一九八三年的那次“过年”却没这么喜庆,温教官的训诫又一次被应验,死神再度与我擦肩而过。

  那年春天某日,在完成年度实弹投掷后,连队高歌回营,杀猪庆贺,只留下我和文书销毁剩余的手榴弹。开了箱并揭去防潮纸的手榴弹是不能再放回弹药库的,销毁时也不能集中引爆,那样会留下“夹生”弹。通常的做法,就是一枚一枚投出去炸掉。

  按照训练规程,投弹场上要挖两个1米见方、1.2米深的坑,手榴弹投出后要迅速入坑隐蔽,坑内和四周必须干干净净,不能有杂草和泥水,以保持视场通透,脚下不打滑。

  现在想来,我当时是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为了省事,也因为肚子饿了急于回营会餐,我便就近跳入一个往年挖的的旧坑,站在坑里把剩余手榴弹一枚一枚拉火、投出去。不想在举臂向后引弹时,脚下一滑险些跌倒,手榴弹在身后猝然脱手,坑内外杂草没膝,已经拉火的手榴弹一时竟不见了踪影。

  上帝已按下秒表,3.7秒钟后他老人家将把我领到一座碑前,碑的一面刻着生存,另一面刻着死亡。

  生与死,取决于一个判断:手榴弹落到哪里去了?

  如果落在坑内,那就跳出去,否则就要“飞”出去。

  如果落在坑外,蹲下来就是了,出去就是送死。

  3.7秒内脑子一片空白,任何意识、意志都离我而去,唯有本能尚存。

  “在家靠着娘,在外靠着墙”——本能驱使我伏在坑底,脑袋紧贴坑壁。

  瞬间之后,坑外沿上方响起巨大的爆炸声。

  非常幸运, 我选对了,否则就不会有上面的文字了。

  精品集萃  


战友重逢  
战友资料寻找战友

老兵红娘  
交友信息交友意向表

 
 
 


Copyright© 2000-2008 老兵网英菩兄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8519529 13371713807

京ICP备050137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