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网 >> 老兵文苑>> 老兵论语>> 正文


老 兵 论 语
━━━━━━━━━━━━━━━━━━━━━━━━━━━━━━━━━━━━━━━━━━━━━━━━━━━━━━

战士的歌喉,军营的歌

郭学工

  部队有个特点,部队到那,歌到那;那有部队,那有歌。没有不唱歌的部队,没有不会唱歌的兵。我没记错的话,“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其谱就是清代未期的“皇帝练兵歌;“新四军军歌”也是借用那时期的谱。可见,清军就唱歌,军队唱歌的历史由来已久。黄埔有军歌,国民党的部队不少也有自已的歌。可见部队唱歌不分红蓝,不分政见。从外国电影中我们见过,我也问过出访的军事代表团,外军也唱歌,也有自已的队列歌曲。可见,军队唱歌属世界行为,中外皆为......。

  是的,部队需要歌,需要歌声,从早到晚几乎是歌声不断。你看呀,早起出操,有歌声;训练场上有歌声,政治学习课前课后有歌声;行进队列更是少不了歌声。那歌声发自军人的喉咙,有干枯的韵味,有嘶哑的音阶,有无比的冲击和震撼。震耳欲聋,激动人心,直上九天,天摇地动。

  部队为什么要唱歌?唱歌和打仗有什么关系?从军人的角度出发,仔细研究,深感关系之大。

  一个人那是打架,人多了那是打群架。打仗自然是和打架不完全一样。简单说,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军事行动。因此,士气/协调对军队无比重要。既然部队讲求的是集体,提倡的是集体英雄主义。因此,部队的歌,是集体的歌,体现的是集体英雄主义气势。需要歌声振奋精神,需要歌声凝聚士气,需要歌声张显个性。

  唱歌在地方是娱乐,在部队则是训练。通过唱歌,训练听指挥,训练协调,以取得步调一致的实效。凡带过兵的人都知道,从歌声中听得出部队的士气,听得出协调,听得出凝聚力。士气出战斗力,协调出战斗力,凝聚更出战斗力。部队之间平时没啥可比,唱歌是最好的比。比士气,比协调,比凝聚力。那要是赢了牛B大去了,那要是输了三天抬不起头。

  部队比歌,不比好听,只比声大,连吼带叫,如雷贯耳最好;部队比歌不比音韵,只比气势,越大越好,犹如急风暴雨,雷霆万钧。

  有人说部队没文化,当兵的不懂文化,我看你是狗屁不通。这就是兵的文化,这就是军营文化。军歌作词作曲家由运而生,大量好歌由运而生,不奇不怪。

  部队的歌是集体的歌,要人人会唱。就是做到这一点,也不是件容易事。从1968年开始,部队中的文化人多起来了,可是会教歌的并不多,真够各级宣传部门头痛的。于是乎,驻地集中的师/团时不时组织歌咏骨干培训。驻地分散的单位,只能是指导员开会后留下培训。

  别的咱不知道,就说说我所在的空降兵高机连是怎么教歌/练歌的吧。

  那时我在连里当伞训员,大小是个干部,职在负责伞降训练。上无领导,下无兵,好不自在。人闲生事。于是,我就把副指导员的活抢了一半,分管团支部和连队业余文化生活。我也不识谱,找了点有关的书,可看不懂。只好拜师宣传队,就这样边学边教,买空卖空,成了我们连“半瓶醋”的教歌员。

  我们连人少,吼不过其他连;会的歌也少,拉不过人家,屡战屡败,好不安逸。部队拉歌,不讲质量讲数量,那个会的多那个能。咱就从数量入手,三天一个歌的教。教歌时间一般安排在点名前的1十多分钟。先按老办法,教一句唱一句,那样太慢。于是,改进成先把调哼出来,再看着填词,课后背词。由于各班长亲自抓,效果不错。主要是选那些老军歌,像《抗大校歌》,《新四军军歌》等,队列歌曲,好学好唱。后来,有了《长征组歌》,战士们也喜欢,那咱就学《长征组歌》,没多久全连全会唱了。

  歌是学了不少,但形式很单调,除了合唱没别的,战士们也没兴趣。既然吼不过人空,必须在形式上出点子,只能智取了。于是,就到地方请老师帮忙。先是把每一个战士的嗓音定准,然后分出高/中/低音部。在这个基础上搞了领唱,分部轮唱等八/九种形式。唱歌时不是坐着,而是站起来,随着指挥的手式,变换阵式。手部呀/上身呀还有些动作。

  就在练的差不多时,团召开军人大会,给了个露脸的机会。那天拉歌,开始按惯例,别看我们人少些,多首老歌楞是把哥们连队震了。本已大功告成,就在团/营领导惊讶之时,只见我们那指挥手一挥,全连起立,瞬间调整队形,唱起了《长征组歌》。领唱,分唱,多部合唱全上了,还有快板。哪那是拉歌呀,简直成了文艺会演。因为占用了开会的时间,负责会场的干事几次想示意我们停下来,全让团长政委挡了驾。因为歌太长,只唱了四首主动停了下来。大会结束前,团长专门提出了表扬。会后,政委留下指导员,着实的夸了半天。会后,大家那股子高兴劲甭提多热烈,一扫“哀兵“之气,总算扬眉吐气了一把。回家的路上,个个小胸脯挺的高高的,步子走的特来神,很有胜利之师的豪气。队伍解散后,就是哪些有小矛盾不说话的,也早忘了过去的恩怨,搂在一起跳了起来。那股喜悦在全连所有人的心头游荡了好几天。

  部队拉歌用当今时髦话来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几乎所有当过兵的,对此都有深刻的印象,当过拉歌指挥的旧日军中网友,每每提起,自豪无比。我清楚的记得那时的情景。还没走近拉歌场地,老远就听得见吼叫的歌和震耳的掌。指挥的动作潇洒,神情自如,战士个个喉咙大开,青筋乱蹦,大有喝令五岳三山开道的气概。特有的气氛感染着老百姓,看电影上其二,看拉歌是才是其一。人山人海的百姓不自觉的融入其中,鼓掌叫好。那场面,那阵式真是叫百姓流连忘返,真叫军人难以忘怀。我想,中国的百姓了解部队,这可能也是一个窗口吧。

  拉歌一般是以建制为单位,团集会,以营或连为单位,师集会以团为基准。1970年初,我参加过一次武汉军区组织的“学毛著讲用会”,那是以大单位和兵种为建制,我们营长指挥。行前专门演练。这种拉歌多半是做给首长看,没多大劲。而每周一次的电影场拉歌则不同了,首长到场晚,老百姓又多,气氛宽松,指挥放的开,战士们又有“人来疯”的毛病。这种场合的拉歌实在的很,气氛好的多。更显拉歌魅力的真谛,

  拉歌有拉歌的规矩,虽不成文,但绝无人越雷池。拉歌比歌声/掌声/口号声,但不能有跺脚声,那是不礼貌的。拉歌比的是歌多歌新,拉歌的点子花样,声音大嗓子亮。也有些不明示的潜规则:只能左邻右舍拉,不能隔家拉;拉歌前要先唱上几首亮亮相,不能上场就拉;可以扩大队伍,自愿组合,不能搞“内讧”;.....。有意思的是,刚刚还对立十足,一旦联合亲如兄弟。

  拉歌的喊词/唱词/掌声可以说是门艺术。一是讲究章法,懂规懂矩:二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三是常换常新,与时俱进。这当中文明很重要,绝不能讽刺/挖苦/漫骂/污蔑。灰谐/幽默/生动是它的特点。先说喊词。“叫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象样”,“一二三四五,让等得我好辛苦”。再说唱词:某某连哪么呼嘿,来一个那么呼嘿,唏哩哩嚓啦啦嗦罗罗嘿,唱个歌那么--呼嘿”。还有喊唱联用,再加上地方方言,更有一番情趣。如用山东方言,指挥喊“叫你唱嘛”大家接喊:“你不唱。”指挥又喊:“为嘛不唱?”大家接喊:“不会嘛——害躁嘛——”指挥再喊:“为嘛不唱?”大家接喊:“不象个样嘛”。这几个例子全是大家熟悉的,诸如此类,举不胜举。拉歌时的掌声更是讲究,大家眼盯指挥的手势,不敢有半点走神。掌声有高有低,此起彼落;有快有慢,节奏有序。时而单击如闪,时而多击似霆。各大军区拉歌几乎都有独自的地域特色,试想全军进行一次拉歌比赛,定是盛况空前。

  如果女兵参加,那她们无疑是众矢之的,众多的男兵岂能饶了她们?再加上她们的嗓子尖,气力小人员少,很吃亏的。可女兵有女兵致胜的招法。有一次,我们在确山打靶,拉歌时就有女兵,十几个女兵和自已单位的几十个男兵唱起了《沙家浜》中的对唱,一唱就是二十多分钟。不急不慢的,有板有眼,让你拉不成,干着急。空降兵的女兵不多,这样的机会咱只看到过一次。

  说到拉歌,不能不说指挥,那可是关键人物。一个好的指挥标准很高,要能在极短时间内取得大家的信任,让大伙甘心情愿的跟他吼,这是一;要头脑清醒,快速抓到对方的弱点,予以击破,这是二;嗓门要高,声音要亮,这是三;指挥手势/姿态要美,这是三.......阵式大的拉歌,还在有辅助指挥,总指挥管全局,其他的管地区。拉一场歌下来,就是一身汗,精疲力尽的,既费体力,又耗精力。可这些人,既自豪又特受尊重,是部队难得的人才。奇怪的是,这种没有专门机构训练的“天才”,在部队自生自长,层出不穷,从没断档。相信当过兵的网友中,一定有不少这样的“天才”。

  本文结束了,我自问,部队拉歌魅力何在?因为唱出了男人的阳刚霸气,唱出了爱的情怀,唱出了恨的怒火,唱出了胸襟和气度,唱出了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概.....

  精品集萃  


战友重逢  
战友资料寻找战友

老兵红娘  
交友信息交友意向表

 
 
 


Copyright© 2000-2008 老兵网英菩兄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8519529 13371713807

京ICP备050137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