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快讯 国防大观 退役家园 军事史林 军旅文化 老兵文苑 女兵风采 为您服务 军营幽默 老兵留言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返回首页
 
栏目导读    
兵器大观:专家谈称霸天空的F-22战机性能优势 2.24
史海今说:越战老兵谈中越战争真实场景 2.24
古今纵横:杀出国门的中国黑帮 2.19

  本站动态
 
2004年2月2日20时至22时,中央电视台"老兵你好"编导人员做客老兵网"军歌嘹亮"聊天室.
2002年8月8日和9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老兵网的故事.
2002年8月1日北京电视台一套播出老兵网参与和协助制作的庆八一节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4月17日播出对老兵网的专题报道。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2001年11月6日直播“老兵网访谈”。



老兵文苑
━━━━━━━━━━━━━☆━━━━━━━━━━━━━

30后找到的战斗英雄又成了全国先进

孔学峰

  了解到他的事迹,足可以令人相信,“最可爱的人”马玉祥是在用生命和心血续写着他的老兵新传。

  从战争年代的国际主义战士到和平时期的全国先进,马玉祥所完成的是一个时代的跨越;从浴血奋战沙场争取和平到晚年不坠高远之志,马玉祥是在实现着一次人格的升华。

  自从1986年12月10日笔者在通辽市东郊找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当中的这位沉寂了30多年的志愿军英雄,并且首次在军内媒体发表了马玉祥的事迹后,转眼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那么我们这位“最可爱的人”现在究竟怎么样了?他又在做些什么呢?2006年12月10日笔者再次造访了马玉祥老人。


   原以为20年的时光会令老人更加苍老,可出乎预料的是现年76岁高龄的马玉祥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思维敏捷。现在的他不但退而不休、苍而不老,而且头上还多了两个“官衔”。2003年4月,他被中共通辽市科尔沁区委聘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3年5月26日,他发起创立了通辽市科尔沁区志愿军老战士协会,并被推为会长。没想到他这一做就做得红红火火,声名远扬。2004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马玉祥“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5年6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又授予他“先进工作者”称号。一周的五天他都在工作岗位上忙碌,双休日还要接待各地的来访者,他从来就没有闲着,战争中他是英雄,现在又成了全国先进,马老依然走在路上,而且前头夕阳正红。

  发起成立“志愿军协会”,目的就是要大家铭记战争历史,把经历和传统留给后人


  那么“志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他们又在做些什么呢?在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通辽市科尔沁区志愿军老战士协会于2003年5月26日正式宣告成立。“志协”有着来自全市各界的130多位老战士,上从师职干部,下到普通一兵,大家都在戮力同心地做着他们想做的宏大事业。他们办会的宗旨主要有四项内容:第一是发动老战士撰写回忆录,要为社会留下一笔有价值的精神财富;第二是要努力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多为和平时期做贡献;第三是积极参加街道和社区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寓教于乐;第四是要把“志协”办成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教导团”。

  他们不但写书、编书,而且还出书。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经历的文集《岁月如歌》中共收录老兵回忆录五十篇、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二十四篇,由远方出版社出版。在描写解放战争沧桑经历的回忆录《烽火年华》一书中,共计收录了回忆录四十一篇,2005年1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老战士们在两本书中共发表文字达30多万字。

  在马老的主持下,“志协”老战士纷纷行动起来,大家首先利用各自经历丰富的优势,在群众中大讲革命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他们到机关、到工厂、到农村、到部队,为个体户,甚至为监狱和两劳人员去做报告。


  他们与街道和社区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即能够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又增加了响应的革命传统教育内容。根据不同节日和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编练节目,“七一”有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八一”有庆祝建军节的活动,开展“八荣八耻”教育,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演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他们又组织了传统教育演讲等一系列活动。

  说起为和平时期做贡献来,马老离休之初还只是局限在为住宅楼当个义务楼长,主动承担一些卫生清洁和调节纠纷等一些琐碎事情。慢慢的小事情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街道、社区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请他去,他自己也十分愿意参与,通过言传身教,默默地发挥着一个老战士、老干部的作用。老战友之间谁有什么困难或者有身体不好的,他就主动帮助联系,出主意想办法,扶危济困,有时是自己捐些钱物,有时是联系相关部门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在通辽市党政机关的支持下,老兵的生活问题得到很大改善,老年活动场所也被维护一新。马老成了名人,也成了忙人。来采访的、探望的、请他做报告的络绎不绝。在他转业前原所在的北京部队,在他儿孙的所在部队,在老人的家乡黑龙江省青冈县,在当年抗美援朝的出发地辽宁省丹东市,他把中华民族的闪光精神和光荣传统洒向了四面八方。他分管城区关工委工作,建立了青少年演讲团、家长学校、传统报告组等群众性组织。他是未成年人法庭陪审员、民兵政治教员、辽宁工程学院等十几所大中小学的德育导师、校外辅导员、还是公安、物价、卫生等行业的监督员......

  致力于“关工委”事业,昔日的国际主义战士,正在悉心培育国家的新一代


  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马老仍然在思索。他在想,前半生我为的是要给国家做些什么,今后我要考虑的是能给下一代留些什么。马老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孩子怎样做人,让孩子明白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人生未来很重要。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使共和国的大旗将来有人举。中国的发展问题在于孩子,后代的成长问题在于教育,培育好了下一代国家才会有希望。在他担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以后,他组织建立了“三大教育工程体系”,一是德育工程,二是关爱工程,三是资富工程。

  德育工程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系统性工程,做好青少年的德育培养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入手来抓。

  ——建立专场报告机制。马老认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不能单纯地只讲求智育,追求分数,更应当侧重德育培养,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尤为重要。为了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老人不辞劳苦,一场一场地给学生做报告,讲传统、讲奉献、讲爱国主义、讲集体主义、讲依法治国、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自我牺牲精神。特别是要把志愿军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国的民族精神传送给下一代,促进青少年的茁壮成长。近二十年来,马玉祥赴全国各地做巡回报告250多场,受众达20多万人次。被区”关工委“任命为常务副主任以后,他分管城区的工作,并且抓出了永清、施介、铁路、东郊等几个先进办事处,树立了一系列的典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建立家庭文化活动室。平常时一些孩子在放学后、双休日、寒暑假经常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有的孩子因此还染上了恶习。这样即浪费时间,又有碍于健康,也容易沾染西方腐朽思想。为了把他们组织起来,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马玉祥从1991年起办起了“家庭文化活动室”,一些青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纷至沓来,频频光临这个活动室,特别是双休日人数最多,学知识论人生,其乐融融,一些小朋友在一起交流英雄故事会的心得体会,还有的孩子把学到的东西写进了作文,直到晚上大家才会离开,老两口再一本一本地整理好书籍桌椅,准备迎接明天的读者。


  ——建立“家长学校”。目的是指导长辈如何去教育子女,如何关爱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走健康的成长之路。通过办这样的学校,来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公益思想,培育他们的感恩之心。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的新型人才。国家的未来需要接班人,家庭的未来也需要接班人,做好家长的工作,是解决孩子成长教育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建立“青少年演讲团”。利用演讲活动来开发学生的潜智,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启迪教育思维,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把理想新年从小根植在少儿心中,并鼓励他们走上讲台锻炼了孩子门的适应能力和口才能力,很多青少年学生都踊跃来报名参加。几年来,这样的演讲活动得到持续开展,学校支持,学生踊跃,社会欢迎,家长高兴,从各个层面都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作家魏巍来通辽时曾专门为马玉祥题词:你做好了抗美援朝的上篇文章,又做好了和平建设的下篇文章。实在可敬!

  关爱工程,就是要给家庭、学校,乃至于社会解决问题,给孩子送去亲情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并进而产生报答社会的心理。学生辍学是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有的学生上学不用心,背着书包离开了家门却进了网吧。对于这样的孩子,马玉祥就亲自找他们做思想工作,给他们讲人生,使他们明确知识对于将来生活的重要性,重新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念。有的孩子家庭比较困难,马玉祥就发动社会的力量来进行救助,他找老兵、找街道、找企业家建立结对扶贫,实行挂钩,包孩子的整个学习阶段的教育费用。马老本人就和另一位老战友一道承包了一个孩子,从初一到初三全程解决学杂费用。


  他们的关爱工程并不只是针对于“好孩子”,还把温暖的援助之手伸向了那些不为人接受的“坏孩子”。永清办事处就有一名叫郑国军的青年,他从17岁起开始偷盗,劳教出来还犯,犯了又进,进里又出,是个劳教所里的“常客”,到后来连父母都拒绝接受他了。就这样一个人将来走向社会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家庭能不要他,可是社会还必须得接受他。眼看着他一年一年长大,为了教育他,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一次小郑摔伤了,马玉祥就和居民委联系,给他安排了住所、准备了生活用品,并给他送药送饭,就这样两年多的时间一直象对待儿女一样悉心照看,直到伤情痊愈。之后马老又帮助他联系办理了低保,还找了一个私人企业安排他去打工。小郑深受感动,表示以后一定要好好做人,自食其力。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对于这样的两劳人员,他一是协助公安部门开展教育,二是加强同他们之间的联系,引导他们走正路。就这样,马老还被有关部门聘为“青少年法庭陪审员”。

  资富工程。所谓的资富工程就是培养人们的资质、资力,使他们达到致富的根本目的。这里主要有两项工作内容:一是对下岗人员进行培训,让尽快实现再就业,二是引导农村青年怎样尽快致富,帮助他们研究发展策略,学习致富经。

  晚年不负夕阳,他在发挥余热中尽情地享受着幸福的人生

  马老常说:他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他感到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生活中的马老兴趣广泛,居室里养着一盆盆花草树木,鸟儿在其间鸣唱,在马老的家里不仅感受到的是温馨,还有生机盎然。墙壁上满是名人们为他题写的书法字画、留影照片。书架上、书桌上、窗台上几乎满屋子都是书籍,这大都是魏巍等老战友赠送的,也有众多来访者根据老人事迹采写的,更有很多是他本人牵头编写的。以描写解放战争岁月的《烽火年华》一书,马老是编委会的常务副主任。以展现志愿军风采的《岁月如歌》一书,老人不仅还是编委会常务副主任,而且还是多篇重要文章的讲述人。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为了不断充实自己,马老和战友们一起参加了老年大学,马老还当上了班长。打小没上过一天学堂的马玉祥在部队和地方党组织的培养下,学到了很多的文化知识,而今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原本不会写多少字的马老,如今已经能够写出流利的毛笔书法字帖了。他说:他没有多少物质财富,但却是一个精神上的富翁。

  过去,马老长期保持着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居家只住在一个只有24平方米的斗室里,如今孩子们都已经各自成家,老人也住进了市委照顾安置的宽敞居室里,奋斗了一生的老人如今住上了暖洋洋的楼房,他的内心里充满了温馨。老人常说:和我那些牺牲了的战友相比,他们享受到什么了呢,他们把生命都献出去了,我能有今天就是再大不过的幸福了。

  这就是今天的马玉祥,一个跨越两个世纪的英模人物,一个家喻户晓的可爱名字。

 

壮丽军史画卷
尽览国威军威

 集我军历史阅兵之大成
 
详情点击此处 
1
━━━━━━━━━━━━━━━━━━━━━━━━━━━━━━━━━━━━━━━━━━━━━━━━━━━━━━━
Copyright©laobing.com, Yingp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10)82073984 13371713807
版权所有 英菩兄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37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