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快讯 国防大观 退役家园 军事史林 军旅文化 社会论语 女兵风采 为您服务 军营幽默 老兵留言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返回首页
 
  栏目导读    


纪念自卫还击作战胜利27周年:东溪穿插
七言古风诗:将士曲(纪念自卫还击)(2.23)
“雷军长”的真实故事--54军160师师长张自信


  本站动态
 
2004年2月2日20时至22时,中央电视台"老兵你好"编导人员做客老兵网"军歌嘹亮"聊天室.
2002年8月8日和9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老兵网的故事.
2002年8月1日北京电视台一套播出老兵网参与和协助制作的庆八一节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4月17日播出对老兵网的专题报道。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2001年11月6日直播“老兵网访谈”。



史海今说
━━━━━━━━━━━━━☆━━━━━━━━━━━━━

走近柏林苏军纪念碑

郑健

2006.5.12


   从玉带般缠绕着柏林的施普雷河中升起的晨雾,将初春里的一切都轻轻地笼罩起来:菩提树、大街、巴洛克式哥特式等风格的古典建筑、钢架玻窗的现代建筑、车辆、行人……若隐若现,若即若离。
我们乘坐的面包车轻缓地停靠在“6·17”大街边。华人导游用普通话介绍:“前面是柏林苏军纪念碑。”

  柏林苏军纪念碑,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早年从书上看到,二战刚结束,苏军和德国人民一道修建了这一历史性的纪念碑。昨天晚上到了柏林,从导游处证实了纪念碑还存在后,我把随身携带的有关资料看了两遍,竟睡意全无,只想尽快看到它……

  下车后急步匆匆走不多远,纪念碑就展现在眼前:整个建筑的平面图像个四分之一的圆,“6·17”大街是圆的“弦”,雕刻着苏共镰刀斧头标志的透空的后墙,是四分之一圆的精美的弧。从弦到弧是逐次递升的四个平台。第一个平台两边挂着古色古香的路灯。第二个平台两边摆放着基座托起的坦克,据说是首先突进柏林的那两辆“T34”。第三个平台两边,是苏军攻克柏林时使用过的两门榴弹炮。第四个平台紧靠弧的中点,是基座与弧连在一起的一座花岗岩苏军战士雕像:战士披着斗篷、背着行囊,挎着带刺刀的步枪,凝视着脚下的土地——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土地。战士雕像有三四米高,再加上基座,格外庄严、雄伟。簇拥在四周的树林,给纪念碑增添了肃穆、俊逸。

  纪念碑一尘不染,朴实而庄严。从平台到基座到后墙到雕像,全用褐色的花岗石筑成。不,是攻克柏林中伤亡的30多万和没伤亡的200多万苏军将士,用生命、鲜血和汗水,用勇敢、智慧和大义筑成的。

  在攻克柏林之前,斯大林把在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战役战斗中屡建战功的苏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召回莫斯科。斯大林说:“苏联红军最有资格占领柏林。这个任务我准备派你去完成。莫斯科的保卫者理应成为柏林的攻克者。”

  战争空前惨烈。朱可夫后来回忆说:“在战争过程中,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柏林这样坚固设防的城市。……市区和郊区都为进行顽强防御作了细致准备,每一条街道、广场、胡同、房屋、沟渠和桥梁都构成这个城市总体防御的一部分。”

  根据柏林的实际情况,斯大林决定,除朱可夫率领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以外,由科涅夫率领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由罗科索夫斯基率领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也投入战斗。战斗中,朱可夫首先运用了声光电震慑和从精神上压倒敌人的战法,其后又指挥部队把轰炸和炮击、坦克和爆破相结合,一小段一小段地向前推进……

  不必讳言,在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刻,历经近6年、2000多个战斗的日日夜夜的苏军官兵,都希望自己能完好地回老家去,去担负起自己因战争而未能担负的赡老养小的职责,去会见因战争而苦苦等待多年的姑娘,去享受因战争而未能享受的天伦之乐,去建设因战争而毁灭了的幸福。但是,伟大的苏军官兵为了攻克柏林,又将这一切甩在了一边。

  1945年4月30日清晨5时,苏军大炮向德国国会大厦开火。当天下午,朱可夫的部队冲进国会大厦墙壁的缺口,紧接着在大厦内进行了激战。不久,苏军获得了胜利,在大厦圆顶升起了苏联国旗。

  此时,处于绝望之中的希特勒正在帝国办公厅的地下掩蔽部里安排后事。他同情妇爱娃·布劳恩举行了婚礼,和在场的人握手告别,回到自己的寝室。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开枪自杀,爱娃也服毒自尽。

  在历时16个昼夜的柏林战役中,苏军消灭德军100多万人,俘虏80多万人,缴获和摧毁6000架飞机、1.2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3万门野战炮和不计其数的其他武器装备。苏军自己也伤亡30多万人。

  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空前惨烈的欧洲大地上的这场战争终于结束了,法西斯德国终于投降了,人们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曙光。

  善良、正直的人们不会否认,在反希特勒同盟的各国中,苏联肩负着对德国法西斯战争的主要任务,为此作出的牺牲也是最大的。在5年8个月零7天的战争期间,在100多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2000多万苏联红军和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每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来到纪念碑下,都会虔诚地低下头来。

……

  雕塑的基座下摆放着两个花篮,我读不懂缎带上的外文,但我知道一个花篮里是郁金香,另一个花篮里是红玫瑰。

  从施普雷河中升起的晨雾,渐渐散开了,眼前的景物,变得清晰而明澈。

  一位头发栗色的少妇,牵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小男孩儿,拾级而上。小男孩很懂事,他将手中的百合花双手轻轻放在纪念碑前,还学着母亲的样子鞠了一躬。

  一个参观团过来了,有二三十人,他们看样子都六七十岁了,是来自俄罗斯,还是来自其他国家?

……

  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我为德国人民在对待苏军纪念碑态度上的正确抉择而欣慰。

  我忽然想起一句诗:“人民走向它的路径不会荒芜。”呵,走向苏军纪念碑的路径永远不会荒芜。这是因为:变化的是世界,不变的是历史。

摘自“解放军报”

壮丽军史画卷
尽览国威军威

 集我军历史阅兵之大成
 
详情点击此处 
1
━━━━━━━━━━━━━━━━━━━━━━━━━━━━━━━━━━━━━━━━━━━━━━━━━━━━━━━
Copyright©laobing.com, Yingp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10)88681559 13501284735
版权所有 英菩兄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37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