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快讯 国防大观 退役家园 军事史林 军旅文化 社会论语 女兵风采 为您服务 军营幽默 老兵留言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返回首页
 
  栏目导读    

兵器知识:中国"红箭9"装备部队(5.29)
抗战史话:
"背死猪"让日军胆寒 田中角荣被折服
(5.29)

小说:老兵(5.25)


  本站动态
 
2004年2月2日20时至22时,中央电视台"老兵你好"编导人员做客老兵网"军歌嘹亮"聊天室.
2002年8月8日和9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老兵网的故事.
2002年8月1日北京电视台一套播出老兵网参与和协助制作的庆八一节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4月17日播出对老兵网的专题报道。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2001年11月6日直播“老兵网访谈”。



文艺评论
━━━━━━━━━━━━━☆━━━━━━━━━━━━━

谈电视剧《沙家浜》改编存在的问题

吉路(2006.6.1)

图片来源:新浪娱乐

  电视剧《沙家浜》终于全程播完。对于这部红色经典的改编,人们怀有较大的期望值。看过之后,总体上感觉电视剧尚能保持原作的基本格调,没有明显的“戏说”成分。但是,改编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现择要分析如下:

  一、 电视剧中敌我矛盾混乱,敌我阵线游移

  原作的故事情节展开于抗战初期的江南水乡,主要力量为三个方面,一是共产党地下组织和新四军,二是日本鬼子,三是最终投靠日本的“忠义救国军”。其中最微妙的是“忠义救国军”,原作诠释这支队伍的基本取向是打着抗日的旗号,暗地与日本鬼子勾结共同围剿新四军。刁德一是这一取向的典型代表,他最终诱使胡传魁彻底倒向日军。原作的矛盾脉络是简洁而明确的。

  可是,电视剧却乱改原作的格局背景,致使敌我矛盾混乱,敌我阵线游移。例如:电视剧将刁德一描写成反对向日本靠拢的国民党派遣人员,并与胡传魁成为降与不降的一对矛盾人物。这就严重违反了原著的本意。按电视剧的逻辑,即成投降事实的胡传魁应该作为一号敌人,可是剧中的主要矛盾又都是围绕着刁德一来展现的,这就大大削弱了故事内在逻辑的统一性和针对性。甚至,还对刁德一(投降派代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他为了抗日不愿意与日本翻译来往,献出自己大院来驻军,出钱买武器,自己的亲爹死于非命也不改初衷,他最后还偷偷溜走不与日本共室,颇有点悲剧人物的味道。

  又如:邹翻译官在原著中是日本人当然的走狗,虽然没有多少戏,但嘴脸十分明确。而在电视剧中,他却多次出现“人在曹营心在汉”的表现,不仅应阿庆嫂要求解了新四军的围,还带着新四军到日本医院治病。而到最后,却又说不清站在哪一边。这样的矛盾如何求解?

  二、 过度扩大故事外延,损害了艺术的真实

  郭建光的原型是新四军6团作战参谋夏光,1939年下半年,夏光跟随叶飞到常熟一带开辟新战场负了伤,便率34名伤病员留在阳澄湖一带的芦苇荡里养伤。在养伤后期,夏光在阳澄湖重新建立了江南抗日义勇军的组织,成立了“江抗东路司令部”。后来,谭震林根据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将“江抗东路司令部”改为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谭震林任司令兼政委,任天石为副司令,夏光为参谋长。

  这一段历史不是一个小小芦苇荡能承载下的,所以,原作仅选取了其中的一个时段,着意刻画新四军伤病员志如青松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原作以虚映实,虚而不假,出色体现了艺术的真实。而如果把“江抗”牵扯进来,小小的沙家浜斗争就只能是一段小曲,要表现的内容会更加复杂而曲折。原作把基本政治舞台局限在沙家浜,就是要虚化“江抗”背景,突出伤病员主题。把伤病员的领导人拟定为指导员,也是为了不与“江抗”发生历史沿革上的直接关联。但是,电视剧违背了原作的初衷,过度扩大故事外延,同时又没有因扩大外延而全面、客观描写“江抗”的斗争事迹,这就严重损坏了该剧的艺术的真实。

  如:郭建光的职务(包括实际指挥权)是指导员(直到电视剧结束仍然是这个职务),为什么却领导着有5000多人的“江抗”?作为5000多人的首长,不去抓大事领导5000多人的队伍,却要蹲在芦苇荡里招呼十几个伤病员,是否有“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之嫌?“江抗”的许许多多事迹难道不值得表现而只有沙家浜才能代表“江抗”的斗争?再则,郭建光为了建立“江抗”出入芦苇荡如无人之境,甚至进常熟都轻而易举,伤病员为什么却不思转移,非要死困在芦苇荡?实在是不可信,而这种不可信正是电视剧过度扩大故事外延所造成的败笔。

  三、 改编粗糙,内在逻辑混乱

  编剧的主导思想是依据原作基本情节进行改编与补充,力求在主要内容上大体忠实于原作。然而,也许正是由于编剧生硬地模式化地对待这个指导思想,不愿意进行艰苦细致的再创作,致使电视剧的许多情节变得既粗糙又荒诞。这种现象在电视剧中彼彼皆是,严重破坏了电视剧的艺术形象。现举几个明显的例子:

  1、新四军伤病员得伤寒病。原作中没有这个情节,但是电视剧却写了浓重的一笔。看来编剧弱智到连一般的医学常识都不懂,不知道伤寒病的症状、传染方式以及治疗方法。这些弱智的编剧们懒的甚至连简单的上网搜索一下都不肯,这种自以为是的愚蠢真是叹为观止。据医书载:伤寒病具有3—60天(平均1—2周)的潜伏期,典型的伤寒病分为4期,初期大约1周,起病大多缓慢,于5—7日体温达到39.5度以上。可见,即便是传染了伤寒,在一周内也不会有生命危险。可是在电视剧中,阿庆嫂的干儿子护送伤寒病人还不到半天,居然突发伤寒而亡,简直是天大笑话。另外,伤寒传染性强,在剧情所限制的背景下,不可能只有3个人得病。大概是编剧为了省事,强奸“病”意,让其他人奇迹般地不受伤寒干扰。又是一大笑话。

  2、茶馆“智斗”无智。在原作中,“智斗”是全剧的高潮精彩片段。电视剧为了保留这一段,不惜颠倒时空,生拼硬凑。原作的基本脉络是:胡传魁逃离沙家浜后,作为“忠义救国军”司令首次来到故地,刁德一离开故乡并在东洋读书毕业后,作为参谋长也首次来到沙家浜。因此,胡向刁介绍阿庆嫂救命经过,刁则试探阿庆嫂的倾向。这些是合理的,也是剧情渐入高潮的铺垫。而在电视剧中,胡传魁一直和阿庆嫂来往密切,连婚礼都是阿庆嫂一手操办的。而刁德一此时已经在沙家浜活动一段时间,只是没有与阿庆嫂直接见面而已。胡还有必要向刁介绍情况吗?刁还有必要试探阿庆嫂的倾向吗?阿庆嫂还有必要吆喝什么“铜壶煮三江”吗?既然都没有必要,他们斗什么智呢?所以,电视剧演到这里,根本无法掀起高潮,而且成了剧情的累赘。

  3、沙四龙打枪报警。原作没有这个情节,与之相似的是阿庆嫂将水壶扔到湖里。电视剧不仅破坏了这个神来之笔,还画蛇添足地让四龙打枪。原作中阿庆嫂的举动是急中生智,利用敌人的错误,既不暴露新四军的存在,又给新四军报了警。而沙四龙打枪不是正中了敌人的阴谋,暴露了芦苇荡里(不仅是芦苇荡还有红石村)有新四军吗?原作的神韵被愚蠢的编剧荡涤殆尽。

  4、郭建光到常熟城里开会。这是很叫人想不通的事情。其一,既然城里如此危险,为什么党的领导人非要在城里办公?当时日本鬼子还没有力量占领广大农村,为什么党的领导人不到农村去?是贪图享乐吗?除此之外还有别的理由吗?其二,“江抗”的主要领导人为什么也要历尽千辛,冒死到城里开会?难道就没有更安全更方便的地点了吗?

  这样粗糙的电视剧能够打动观众吗?

  四、军事上的低能儿

  一部好的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一定要在其表演的军事活动上下工夫,使军事活动形象逼真。所以,一般的作品都设有军事顾问。当然,电视剧《沙家浜》也有军事顾问,但这个军事顾问却是个不通军事的低能儿。不要不服气,事实摆在人们的面前。

  1、战术。任何军队作战都要讲战术,讲战斗队形。可是,电视剧里的战斗队形简直就是抱团儿做游戏,单兵之间根本没有间隔,班、排之间重叠混乱,打架也不能这样啊。单兵要讲战术动作,该卧倒时就要趴下,敌火下运动要曲身前进或匍匐前进。可是在电视剧中,士兵们似乎从来没有这样的概念,大摇大摆穿行于战场火网之中。另外,战术动作中特别强调利用地形地物,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可是在电视剧中,军队打仗根本就不注意利用地形地物,士兵们常常脱离有利地形,挺胸立姿据枪射击,甚至出现新四军战士们利用桥栏杆做掩体,难道就不怕敌人子弹从栏杆缝里钻进来?

  2、举止。军人有规范的举止,包括我军和敌军。虽然当时我军发展较快,队列训练搞得很少,但仍然应该与老百姓有明显区别。可是,在电视剧中,敌我双方军人的举止都很随便,大多数人都像小流氓,新四军的队伍常常无精打采。肩枪、托枪的动作难看透顶,简直让人恶心。还有,不戴军帽敬礼,是近几年我军才实行的礼仪,90年代以前,我军规定不戴军帽时应行注目礼而不是举手礼。

  3、武器。诚然,电视剧不可能全部用真枪,但是假枪也不能胡乱制作啊。电视剧中有几枝真枪,但大部分的假枪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花了那么多钱,难道连象样一点的木头枪都做不出来?关于刺刀的使用更是洋相百出,军事常识是:行军、集会或在防御射击时不上刺刀,在冲击和执行警戒任务时枪上必须带刺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冲击前还应该有上刺刀的动作。以前的老电影体现的较好,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为什么军事表现力却如此之差呢?

  总之,电视剧《沙家浜》虽然比此前一些改编的红色经典好一些,但仍然不能让广大观众满意。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编导人员的敬业精神太差,社会上的浮躁之风渗透在这些人中,他们难以摆脱向钱看的恶俗,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不愿意扎扎实实研究历史和军事问题,他们的作品只能是粗制滥造。因此,可以说,电视剧《沙家浜》仍然透着一定程度的铜臭。

  此文系本站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壮丽军史画卷
尽览国威军威

 集我军历史阅兵之大成
 
详情点击此处 
1
━━━━━━━━━━━━━━━━━━━━━━━━━━━━━━━━━━━━━━━━━━━━━━━━━━━━━━━
Copyright©laobing.com, Yingp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10)88681559 13501284735
版权所有 英菩兄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3795号